民俗
当前位置:汉程网 >民俗 >民间习俗 >节日习俗 >正文
分享
  •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
评论
  • 0

农历二月二龙抬头:熏虫、炒豆与击梁辟鼠

农历二月二日,俗谓龙抬头,被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、龙头节,胶东一带多称为二月二。此时正值惊蛰前后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,所以叫“龙抬头”。

据说这个节日起源于伏羲时期,伏羲氏重视农业生产,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,要亲自耕种,为天下百姓做榜样。后来黄帝、尧、舜等相继效法。到周武王时,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,还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。《农政全书》中说:“二月初二日东坐兴,俗谓之上工日。”一般农家也开始试犁,海阳等地习俗,扶犁人先拜犁具,并唱喜歌:“犁破新春土,牛踩丰收亩,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籽。”然后牵牛到田间象征性地耕一耕。民间还有传说二月二日是土地神的生日,有些地方这天要祭土地神,也与春季生产即日开始有关。因此,最早二月二与农事有关,与我们的农耕传统密切相关。龙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治水,水与农事密切相关;又因为节期在惊蛰前后,春雷响动,冬眠蛰居的动物开始活动,一些害虫也开始萌动,所以民间又有在这一天驱虫辟邪的习俗,因而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。

龙头节

引龙与打灰囤

引龙,是用草木灰从村里的井边或门外一直引到自家水缸前;打灰囤,是农家早起掏出锅底的灰在门口“打灰囤”,用草灰画成各种粮囤的形状,在囤的外面还要画上梯子的形状,意思粮囤又高又满,需要踩着梯子才能取粮,以求这一年五谷丰登。有谣曰: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囤满,小囤流。”

还根据天气来预卜收成,当日天晴无风叫“收囤”。莱州地方在打囤前不开鸡窝,在“囤”中间放一点玉米等粮食,用瓦片扣一扣,等太阳升起来后,再将鸡鸭等家禽放出来,根据家禽啄食的情况预卜某种粮食的收成。乳山、海阳等地还用白面或豆面做成蛇形(小龙),谓神虫,放在粮囤和面缸里,祝愿米面用之不尽。叫“神虫”意味着民间对龙的一种敬畏和崇拜,“神虫”在百姓口中叫来叫去就成了“剩虫”(或圣虫),与其所表达的那种希望粮食总有剩余的美好祈盼更显契合。

熏虫、炒豆与击梁辟鼠

乳山的农家有熏虫之说,一般是在过年的时候就把二月二要用的香和鞭炮准备好,清晨一早起来,用燃着的香在墙缝处等犄角旮旯容易滋生虫鼠的地方逐一晃照一遍,或敲打房梁,以求一年不受其扰。晚上也要放鞭炮。

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吃炒豆,家家多炒黄豆,用糖水或盐水浸泡黄豆粒,也可加入八角、茴香、花椒等香料,晾干,炒食,叫“炒豆儿”、“糖豆儿”、“燎豆儿”或“咬虫儿”,或用面粉做成面蛋儿,形状非常像炒豆,莱阳地方叫炒“面棋”、“蜜豆”,最形象的叫法是“炒蝎子爪儿”,据说吃了炒豆,一年不被蝎子蜇。这天也有的人家爆苞米花儿吃,以示吉庆。有谣唱:“金豆开花,龙王升天,兴云布雨,五谷丰登。”据说武则天做了皇帝,惹怒了玉皇大帝,降旨龙王三年不得向人间降雨。龙王怜悯人间,违旨降下雨露。玉皇大帝便将龙王压在山底受刑,并立下石碑:“龙王降雨犯天规,当受人间千秋罪。要想重登灵霄阁,除非金豆开花时。”老百姓为了搭救龙王,想出一个办法,家家户户炒玉米花上供。玉皇大帝以为真的是金豆开花了,就赦免了龙王。不久,人间普降春雨,这天正是二月初二。二月初二爆玉米花吃也从此成了风俗。

理发与戴龙尾、剪龙尾

旧时小孩子这天入学,谓“占鳌头”,以图吉利。许多人喜欢在二月二这天理发,取“龙抬头”之意。

荣成地方二月二剪纸中有蛇和蟾蜍,剪蛇形剪纸贴窗上,谓之“钱龙”,剪蟾蜍贴在灶后墙上,谓之“老财神”,炕墙上再贴蟾蜍后面一串元宝的剪纸,称之为“老财神拉元宝”。

二月二,妇女们还“串龙尾”,头部缀以白果,中间用圆形或方形小块彩色花布串成串儿(有的地方男孩和女孩戴的龙尾有区别),每块布中间以一段蒜秸相隔,尾部再缝上几条长布条儿,挂在小孩的帽子上或衣服上,称戴小龙尾,希望孩子有精神头儿,平安健康成长;或用彩纸铰成类似龙皮状,叫铰龙尾,挂在各间屋子正中。此时,已可打开过冬时封闭的北窗了,风过处,龙尾则做飘摇之态,发出“沙沙”之声,既装点了居室,也使人心情愉悦。有的地方还有舞龙灯等娱乐活动,以应节序。

其他风俗,有的地方吃年糕,意为粘牢犁铧头,使农具坚固,以利春耕。也有俗谚说“二月二吃年糕,壮筋骨不闪腰”。龙口等地把过年时留的最后一点年糕切块用油煎来吃,自此就再也没有年糕可吃了,所以当地人讽喻希图继续已经结束的事时说:“还想二月二那一碗糕”。威海等地有吃蒸糕的习俗,以寓蛰龙之头日日抬高,有的地方喝面条,谓之“龙须面”或“吃龙鳞”,但也有地方这天绝不能喝面条,说容易碰到蛇。各种习俗,人们都各有说法,均取趋利避害之意。

民间认为龙既吉祥又威严,具有某种神力,所以二月二的节日风俗,许多都与龙有了关系。一是顺应节气,以事农耕,再就是表达趋吉辟邪的意愿,这也是许多传统节日的共同内涵。一年之计在于春,无论何种习俗形式,都表达了百姓对土地对平安的希望,希望在一年农时之初,借“龙”这一古老的中华图腾形式为人们带来风调雨顺,带来丰收富裕和吉祥安康。

©版权说明:本文由用户发布,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,请进行举报或反馈

国学汉语

  • 字典
  • 康熙字词
  • 说文解字
  • 词典
  • 成语
  • 小说
  • 名著
  • 故事
  • 谜语

四库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