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俗
当前位置:汉程网 >民俗 >传统节日 >七夕节 >正文
分享
  •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
评论
  • 0

  吉林妇女到长白山金梭峰采花摘叶向织女讨巧。鄂西北郧县妇女育绿豆芽,红线束之,称“巧穿”。投“巧穿”于瓷碗水中,月光照射,花影如彩针花瓣,似鱼龙游戏,称得巧。鄂南咸宁妇女对星空拜求姻缘,剪牛郎织女像贴在房门上,祈家庭幸福。广西壮族妇女于七夕月升,在庭院陈列果品、剪、尺、针线,焚香拜织女求巧。广西灌阳民间七夕在葡萄架下放一桶水,夜听牛郎织女情话。相传织女梳妆打扮去会牛郎,香粉飘撒人间,称为香日。香日在盆、桶中晒香水,认为水也沾了织女香粉,穿香日晒过的衣服,夫妻会更恩爱。广西梧州、昭平和广东一些地方,人们于七夕在江河洗澡游泳,可治疥疮等皮肤病,增加夫妻感情。
  广东还有以通草、色纸、芝麻、米粒、蔗渣、稻草,制花果、器皿、宫室、仕女、灯饰。七月初六夜初更,姑娘们盛装拜七姐,摆上述工艺品,不可缺脂粉,富家摆首饰,邀亲友,请盲女歌手唱木鱼书,称迎仙。夜三至五鼓拜七次,拜后暗处穿针。盒装纸衣、脂粉、镜台,梳蓖,每物七件,称梳装盒。初七由童子主祭,拜牛郎,礼仪如昨夜,但女子不参与。女子初嫁之年,或次年要辞仙,仪式如初六之夜,但要加牲礼、红蛋、酸姜以求子,并供沙梨、雪梨与织女告别。
  在台湾,七月七供织女,称七星娘。食螺蜘,煮豆拌糖,同龙眼、芋头分饷,称为结缘。也称织女为七娘妈、七星娘娘、天仙娘娘。以她为主神的庙有云林县水彬七星宫、台南市开隆宫等。七月初七俗称七娘妈生,各户门前夜设香案,妇女们供鲜花、生果、胭脂、白粉、鸡酒、油饭等,祭拜后把胭脂、香粉一半撒上屋顶,一半自用,认为会使女孩聪明、漂亮。有16岁以下孩子的人家,红线串古钱或银牌、锁牌做成“口”,套在孩子颈上,俗称“给口儿”,戴到16岁方脱,祭品有粽、面线、纸糊七娘妈亭。祭拜后,烧金纸、七娘妈亭,俗称七夕祭,又称出婆祖间,表示已成年,不能再随便出人女人内室。
  在广西,七月七的江水、泉水称七七水。壮族妇女凌晨寅卯时挑七七水窖藏,供全年特需之用。发高烧者食七七水有疗效;用七七水制醋,味香美,可久储,酿酒,酒香醇,可保健,称长寿酒;染布,布发亮,不褪色。这天下河洗发,发黑亮,不脱落。广东也有此俗。广西一些地方有未婚姑娘的七巧会。她们七夕之夜做七个大饺子,用柳叶、桃叶剪成针、剪弹棉花锤、织布梭等七种工具,包在饺子里,唱着“年年有个七月七,织女姐姐俺给你送饭吃,教俺巧,做对花鞋送你老,教俺拙,弄个红葛针扎你脚”,或“七个针,七根线,七个闺女都教遍”,或“打东墙,望西海,织女姐姐送巧来”等歌谣。唱罢闭眼取身后饺子,吃着什么馅便是什么行当的巧手。
  在河北张家口,七月七市场出售蒸面人。邯郸、鸡泽县长辈蒸面羊送外甥,称送羊,意思是送吉祥。河北河间、青县此日洗衣,盐山、肃宁洗油腻器皿。鹿泉抱犊寨山顶有牛郎织女家,大门对联是:“杨柳依依怀其故事,波光淞m似尔深情”,前来祭拜乞婚乞子者众多。
  在浙江金华一带,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在一起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祝福,七月七日,家家都要杀一只公鸡,意为希望这夜牛郎织女相会时,没有公鸡报晓,这样牛郎织女便能永远在一起了。
  在福建,人们在七夕节要摆放各种瓜果供织女欣赏和品尝,以求织夕能保佑来年瓜果丰收。供品包括茶,酒,新鲜水果,五子(桂圆、红枣、棒子、花生、瓜子),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香炉。在斋戒沐浴后,大家轮流焚香祭拜,诉说已憾。
  在山东诸城、滕县、邹县一带,若七夕日当天有雨,则称之为“相思雨”或“相思泪”,寓意牛郎织女相会时所流的眼泪。而在胶东、鲁西南等地相传,七夕这天很难看见喜鹊,是因为喜鹊都上天搭鹊桥去了。
  以上各地七夕民俗,都可作为发展现代七夕新民俗的借鉴。

©版权说明:本文由用户发布,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,请进行举报或反馈

国学汉语

  • 字典
  • 康熙字词
  • 说文解字
  • 词典
  • 成语
  • 小说
  • 名著
  • 故事
  • 谜语

四库全书